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学习园地 > 电梯知识专区 > 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

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

2014/02/25 | 作者: 广州科誉 | 查看: | 评论: 0 | 来源: 盈科电路板维修培训网

分享到:

自从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设备以来就伴随着有设备管理工作,只不过早期的管理仅仅是凭设备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进行的,伴随着工业生产和现代设备的出现,才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、完备的管理理论和模式,通常人们将设备管理与维修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:即事后维修阶段、预防维修阶段、预知维修阶段。

事后维修阶段。事后维修又可称之为基于故障的维修,18世纪后期,工业生产中已开始推广使用蒸汽机、皮带车床,由此产生了设备维修问题。由于设备结构简单,修理比较容易,所以修理工作都由操作工兼管,而且都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维修的,就这就是所谓的事后维修模式。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,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,如汽车、火车、压气机、电梯、中央空调等等,修理难度越来越大,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、越来越专,操作工已无法兼顾维修工作,于是设备修理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,维修工人也与生产工人分开,形成独立的维修队伍,这样做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提高工效。

事后维修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的零部件,提高了零部件使用的经济性,因而离散型生产,关联度不高的设备通常采用事后维修的模式。

预防性维修阶段。预防维修即基于时间或工作量的维修。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是较高的设备有效度、较长的寿命周期及较低的费用,它的技术特征是计划修理。

事后维修使得故障停机时间过长而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。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流水线的出现是设备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,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主要生产环节出现故障,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,特别是流程式生产企业中,突发性故障造成的直接及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。在这种条件下,出现了为防止突发故障而对设备进行预先修理的“预防性”修理模式,即预防维修模式。

预防维修模式具有以下优点:按计划进行预防维修,可以减少因故障停机而造成的损失,避免了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;设备的维修计划是预先制定的,不会造成对生产计划的冲击和干扰。

预知维修阶段。预知维修即基于状态的维修,也就是状态监测维修。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是较高的设备有效度及可靠度,较高的的安全性及产品质量,设备的环保性,较高的设备运营效益。其技术特征则是设备的状态监测维修,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,设备运行的风险研究预分析、大型计算机的辅助管理,设备故障原因与影响分析,专家系统,全员自主维修等等。

友情链接: 上海电脑维修 | 无级变速机 | 变频器维修培训 | 广州科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| 皮革化工 | 二手仪器 | 超声波塑料焊接机 | 深圳PCB抄板 |